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龍舟節、天中節等,
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
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。
古史記載,仲夏端午,
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天,
處于全年最“正中”之位,
即如《易經·乾卦》
第五爻的爻辭曰:“飛龍在天”。
其起源涵蓋了
古老星象文化、
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。
傳說春秋時期,
楚國大臣屈原死后,
楚國百姓哀痛異常,
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。
漁夫們劃起船只,
在江上來回打撈真身。
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等食物,
丟進江里,
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,
就不會去咬屈太夫的身體了。
人們見后紛紛仿效。
還有一位老醫師,
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,
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,
以免傷害屈太夫。
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,
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、外纏彩絲,
于是便發展成為了粽子。
此后,
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
也會有諸多的活動
如:
龍舟競渡、
吃粽子、
掛艾草與菖蒲、
沐蘭湯、
佩豆娘、
斗草、吃五黃、放風箏、
喝雄黃酒等等風俗,
以此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。
華洋的祝福
借此端午佳節,
華洋全員,
送您一份衷心的祝福,
祝福您:
心意全送到,
薪水“粽”是上漲,
干活“粽”是不忙,
前途“粽”是輝煌,
愛情“粽”是如糖,
身體“粽”是健康!
愿華洋的這份祝福,
能讓您和家人,
吉祥如意,財運滾滾
端午安康,一生平安